首页 >好词 > 近义词 > 语文教材与时俱进好处 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的作文

语文教材与时俱进好处 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的作文

时间: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烟花美文网www.39394.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的作文1

  语文教材:要与时俱进,也要相对固定

  □ 薄文军

  中小学语文教材修改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实,这些年来被修改的不仅仅是语文教材,其他各科,包括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等都在修改。而针对语文教材的修改也不仅仅是课文篇目的增删。只是因为语文课文比较贴近大众,对其所作的增删和修改更容易受到社会关注罢了。

  就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教材的修改而言,绝大部分应该是积极的,有益的。但也不排除一些新版教材规划设计不够合理,为学生学习造成了新的障碍。比如数学课程,有的教材一直没有关于计量单位的内容,许多中小学生对长度和时间之外的计量单位都比较陌生,这跟他们平时接触到的生产生活实践不太合拍。有的教材对定理、公式的编排不够突出,讲解不够到位,弱化了学生的感知。有些教科书表面看来是比以前薄了、内容少了,但因为被节略掉的多是一些背景性的东西,基础性的内容。在删除之后,剩余内容的衔接不再紧凑,跨度太大,自身体系受到伤害,反而为学生学习、理解增加了难度。

  再比如,有些版本的语文教材淡化了语法知识,学生对英语的语法概念有了,对母语的语法反而一无所知。这其实很不应该,属于一种错误观念。语法是“语言的根本大法”,是说话写作、文化传播的基本遵循。不懂语法就搞不清楚语言的构成,就不能正确地组织和使用语言。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一脉相承5000多年,关键就是因为我们有相对固定的文字和语法。学生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语言积累之后及时学习语法是必须的,不可替代的。不该把语法学习作为陋习被搁置、延后、甚至革除。语言文字确实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但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应该是像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一样,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状况下完成的,换言之这方面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伤筋动骨。

  关于中小学语文课文的修改,我感觉同样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要与时俱进,也要相对固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几十年一成不变地使用一套教科书显然是行不通的。但对于教科书的修改,必须科学、谨慎、有序,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持教科书的相对稳定。因为语文课文的功能的是多方面的,在修改、增删课文时必须统筹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中小学课文必须具有典范性。除了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诗歌之外,其他更多的课文必须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这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对中小学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对中小学教材的重要要求。中小学课文,就是学生说话、作文的最好的范文。选不准课文,学生写作文就缺少了基准线、公平尺、公平秤,就没有了法则和准绳,就不利于其初始阶段的学习、模仿、创新、提高和巩固。

  中小学课文必须具有时代性。中小学语文课文具有重要的宣传教化功能,许多时候,其在这方面的功效要超过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许多潜移默化的东西能影响人的一生,一篇课文也能影响人的一生。因此,选择中小学课文必须选择那些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文章。中小学语文教材必须始终传递正能量,必须有利于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离开了这一点,就没有入选的资格。

  中小学课文必须具有稳定性。中小学语文课文应该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文化知识的“交集”,是人类社会基本群体在价值体系方面的“最大公约数”。因为读了相同的书、相同的文章,受了相同的教育和启发,人们才能有共同的思想意识,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互相交流。如果中小学课文不稳定,不同年龄之间的人们交流的障碍就会增加、共同语言就会减少。因此,中小学课文必须努力选择那些能经得住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有顽强生命力的优秀文章。

  中小学课文还必须有比较丰富的词汇,有比较成熟的语言,有比较完整的结构。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够健全完善,那这些文章就属于“残疾作品”,给学生提供的营养就会非常有限,对学生思考、记忆、知识、能力、技巧方面的帮助也就会非常小。

  除此之外,中小学课文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不同篇目之间,在体裁上、题材上、手法上、语言风格上要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写人、状物要各有特色,不能过于偏颇,不能过于单一。总之,编写中小学教材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心血来潮。

  20130905

  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的作文2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快,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代表,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痰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既继承鲁迅之精神,又克服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迷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

  1.下列对于“‘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生活的时期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

  B.世上的千里马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编辑们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

  C.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

  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照抄照搬,是违背先生初衷的。

  2.下列各项中,对于“鲁迅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作品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

  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

  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

  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

  B.“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

  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的作文3

  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 顾之川

  从新世纪的第一年秋季开始,教育部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三套初中语文教材同时进入实验区。其中,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在山东省青岛市、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广西南宁市新城区、重庆市北碚区、四川省郫县、山西省曲沃县、内蒙古乌海市海渤湾区、黑龙江省宁安市共八个实验区开展了实验。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些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这些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对语文教材编写、教学指导、语文评估与考试等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语文课程标准这些新的精神和提法,是我们编写这套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指导思想。这套实验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力口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内涵丰富、实践性强以及汉语言文字学习中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建立开放而富有弹性的语文教材体系。

  一、关子教材的结构体系

  新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全套教材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即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以减少头绪,突出重点。七年级上至八年级上三册教材的单元安排如下表所示:(表见第10页)

  其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大综合,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专题活动,强调学生的独立参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渗透,在活动中融入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则是小综合,强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只是为学生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大综合与小综合的区分,避免了师生整天疲于奔命进行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实验活动,以增强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

  另外,在每册教科书的后面,安排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课外古诗词背诵”每册选编10首古代诗词,供学生课外学习背诵。“名著导读”每册介绍二至三部名著,可以是文学名著,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名著。“附录”主要有“书法欣赏”“汉语知识”以及“语言文字法规”等。

  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七年级上人生 这就是我

  理想 漫游语文世界

  自然 感受自然

  科学 探索月球奥秘

  亲情 我爱我家

  幻想 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下成长 成长的烦恼

  祖国 黄河,母亲河

  名人 我也追“星”

  文艺 戏曲大舞台

  探索 漫话探险

  战争 马的世界八年级上战争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平民 博大的爱

  建筑 说不尽的桥

  科学 走上科学辩论台

  古诗文 莲文化

  古诗文 怎样搜集资料二、关于选文

  在试用修订版初中语文教材里,新旧课文的比例大约各占50%。当时主要考虑,有些篇目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老师们也比较熟悉,便于教学的稳定,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教师备课的困难。如果新课文选得太多,势必将大大加重教师备课的负担。这次为了配合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文更换的比例较大。每册新课文约占70%左右。

  新教材的选文,贯彻了“三个面向”的精神,注意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们还力求使教材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至于选文的具体标准,我们继承了我国语文教材建设中的优良传统:一是思想内容健康,二是语言文字规范,三是适合教学。当然,新教材的选文,应该说我们力图坚持这三条标准。但不能反过来说,凡没有选进教材的文章,都不符合这三条标准。事实上,符合这三条标准的文章很多,而教材的容量有限,不可能都编进教材。教材选文不是评文学奖,总要考虑教学实际的需要,不可能把所有的好文章都选进来。当然,也可能由于我们阅读面有限,见闻不广,也许还有许多更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没有选进来。

  1.现当代文学作品

  新教材增加了一批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同时又考虑到初中生阅读兴趣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作为课文。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初中语文课要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就阅读兴趣和年龄心理特点来说,文学作品比其他类型的文章更受初中学生的欢迎。所以,这次教材中新选了一些能反映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如七年级上册有《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次感觉真好》《人生寓言》《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风筝》等,七年级下册有(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黄河颂》《土地的誓言》《伟大的悲剧》《鲁滨逊漂流记》《真正的英雄》等,八年级上册有《芦花荡》《蜡烛》《老王》《信客》《桥之美》等。当然,这些新选的课文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会受到师生的喜爱,还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

  2.科技文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从教学实际来看,初中生也喜欢读科学、科普类作品。所以,新教材很注意选取科学、科普类作品。“人与自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科学有关,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方面的陶冶。如,七年级上册“科学”单元,选有《化石吟》(张锋)、《看云识天气》(朱泳羰)、《绿色蝈蝈}(法布尔)、(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七年级下册的“探险”和“动物”两个单元都与科学有关。“探险”单元选有《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真正的英雄》(里根)、《夸父逐日》(《山海经》)、《两小儿辩日》(《列子》),“动物”单元选有《珍珠鸟》(冯骥才)、《斑羚飞渡》(沈石溪)、<华南虎》(牛汉)、(马》(布封)、《狼》(蒲松龄)。“探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动物则涉及认识大自然的奥秘、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八年级上册的“科学”单元,选有《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奇妙的克隆》(谈家桢)、《恐龙无处不有》(阿西莫夫)、《被压扁的沙子》(阿西莫夫)、《生物入侵者》(梅涛)、《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等。

  3.古代作品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适当多读一些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条捷径。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决不能抛开我们的优良传统。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中学生多读这类作品,既可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又能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晶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试用修订版初中教材中古代诗文作品占33%,高中新教材中古代作品约占47%。

  这次新编的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我们在试用修订版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古代诗文在教材中的布局和比例。七年级上册和七年级下册,考虑到与小学的衔接,适当降低了难度,每个单元只在最后一课安排古代诗文。八年级上册至九年级下册,每册安排两个古代诗文单元。古诗文的选文,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课程标准作为附录出现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的古代作品,包括16篇古文,34首诗词曲,我们都将有计划地编进教材。二是特别注重作品本身所包含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尽量让十几岁的初中生喜欢读,而且能够读得懂。所以这次除保留了不少传统名著外,我们还注意发掘了一些新的古代作品选作课文。如《礼记》中酌《大道之行也》、陶弘景的《答射中书书》、《世说新语》中的《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沈复的《童趣》、蒲松龄的《山市》等。至于编排的顺序,则按照课文语言的难易程度,兼顾作品的思想内容,尽量把内容或写法相近的作品编在一起,这样便于教学。一般说来,教读课文稍微难些,自读课文则稍微容易一些,也是考虑到学生自读的方便。古诗文部分的练习题,强调熟读和背诵,有的还在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上作了一些指导,意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熏陶。另外,和试用修订本相比,这套新教材增加了“课外古诗词背诵”,每册选10首古诗词,供学生在课外背诵。

  三、关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这就是说,语文课程应注意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试图沟通课文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和运用语文。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新教材把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口语交际统一考虑,每册配合阅读单元,设置了六个综合性学习专题。这些专题,强调学生的活动,为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提供了任意纵横驰骋、尽情发挥的机会,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祖国”。课文有《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即为“黄河,母亲河”。安排的活动有,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并与同学交流,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常用俗语、谚语、成浯并写出意义和相关故事,举办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调查黄河的缺水断流、水污染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破坏等事实,召开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会,设计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等等,最后要求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写出自己对黄河的希望与祝福。这样,就把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内容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应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提倡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实践活动,提倡专题性、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全面的语文素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允许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四、关子“研讨与练习”

  新教材把过去的练习改为“研讨与练习”,意在淡化训练,倡导研讨、探究的语文学习全新理念。“研讨与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通过交流、讨论甚至辩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题量上大大减少,一般教读课文三四个题,自读课文两三个题。意在鼓励学生少做练习多读书。练习题的设计,一般包括整体感知课文、文笔精华研讨和开放性、拓展性练习。整体感知的练习,强调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多数课文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名家名篇则要求背诵。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如熟练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学习圈点批注和做摘录卡片,学习朗读、默读和精读的方法等。文笔精华的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或揣摩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联系上下文,重点品味语句的含义,以积累精彩的语言,培养语感。开放性、拓展性练习,或进行比较阅读,或联系课外阅读,或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以突出探究、体验、讨论等学习方式。凡是开放性练习,都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可以有多种答案,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材与时俱进好处 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的作文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上册近义词练习试题(合集6篇)

无端的近义词及造句造集合3篇

高二语文近义词辨析常用四种方法精选

高二语文近义词辨析常用四种方法推荐

行测逻辑填空之近义词辨析推荐

高二语文近义词辨析常用四种方法最新

语文教材与时俱进好处 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的作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